醫(yī)生口述真實心肺復蘇和模型的區(qū)別
我在國內上了這么多年的班了,說真的,以前從沒在真人上做過心肺復蘇。每次有搶救病人,都是醫(yī)生去做心臟按壓,我們就遵從口頭醫(yī)囑,給各種搶救藥品。當然這也和我們的值班制度有關,一個人當班,沒辦法在給藥,執(zhí)行醫(yī)囑的同時也做心臟按壓的。昨天病房有一個病人心跳驟停,因為是搶救病人(這里的病人分為積極搶救和被動治療)所以就進行心肺復蘇了。一大群護士站在里面,當然也有醫(yī)生和麻醉師,開始心臟按壓,氣囊給氧,大家輪流去按壓,另外的人就給藥,記錄。我也去按了,不過感覺和假人沒很大區(qū)別,可能是因為皮膚都燒到?jīng)]彈性了吧。不過力氣不是很夠,因為ICU的床太高,降到最低都是到我的腰,要聲明的是我可不矮,是床太高,所以用不上勁。大家都是踩著床欄去做的,當然沒辦法和考試時一樣跪在地上做很容易把勁用到正確的位置。后來我們的醫(yī)生說讓他來吧,男的力氣還是大啊,過了幾分鐘我再回來看時(其間我去照顧自己的病人了)心電圖又回來了?,F(xiàn)在病人尚在人世,只是不知道能夠堅持多久了。真實的搶救和考試還是有區(qū)別的,首先床位的設計還是不合理,像國內的床比較低很容易做心肺復蘇。但是在國內平時搶救病人做胸外心臟按壓的比較多,人工呼吸一般都不會做,通常會施行氣管插管搶救病人,做人工送氧。當然一般用氣囊給氧或呼吸機給氧,效果不是很好。
正確判斷,一般在大夫來之前我們已經(jīng)拿好了復蘇板,帶機的斷開呼吸機給病人用上簡易呼吸器,復蘇板必不可少,因為我們使用防褥瘡氣墊太軟。對于床的問題,因為身高的原因床一般不可能適合所有的人肯定有人用這不合適,所以個高的站著按,個矮的跪在床上這樣也比較好用力。
我們科無論幾人配合都是15:2的比例,胸外按壓十五次送氣兩次。這樣算一個回合,一個回合判斷無效后再重新一次,兩個回合下來給藥。必須斷開呼吸機,呼吸機的呼吸頻率及潮氣量一般都達不到,即使設置和胸外按壓也是無法同步配合的,使用的呼吸機必須每個機器后配好一個簡易呼吸器。
真人的按壓的感覺比假人是硬多了,而且胸廓也不會像假人那樣寬,再加上有腹帶什么的更別扭,你力度不夠真能感覺到病人的胸廓沒有抬起的反應,實踐了才有真正的體會,在真人身上操作,當心用力過大造成肋骨骨折了。真正搶救病人時,站在地上做心臟按壓時力的方向不對,所以效果不好,用力不是過大就是偏小。但跪到床上就不同(好在我們學的就是跪在地上的,且跪在床上吧),按壓方向正確,心電圖就可以看到規(guī)律的圖形了。真人也不如安妮模型的彈力明顯,所以效果還是用心電監(jiān)測最好。真人好費體力,我參加的搶救最快的25分鐘回來了.最長的45分鐘才回來,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我感覺全身酸痛,好像被人揍了一頓。
- 上一篇:自動體外AED模擬除顫儀,急救心肺復蘇培訓專用 2016/6/23
- 下一篇:CPR知識普及率市場調查 2016/6/22